两大关键技术助力高效不停车!上菲红Cursor国六全擎登陆上海车展
【商用车新网原创】
“不停车,选科索”,从国三到国六,从SCR到HI-eSCR,上菲红Cursor国六全系的重磅发布,不仅彰显了上菲红领先的产品技术实力,而且传递出其对于可靠、高效动力解决方案的执著追求。
4月20日,第19届上海车展期间,上菲红重磅发布Cursor 9、Cursor 11、Cursor 13国六系列发动机,并且在钒基无忧后处理技术和eVGT瞬动增压技术两项关键技术的加持下,吹响了正式进军中国国六发动机市场的号角。
HI-eSCR技术路线 高效经济不停车
2021年7月,是重型柴油车国六排放标准全面实施的关键节点。作为史上最严的排放标准,国六排放自发布以来就在业内引起广泛关注。
目前,国六后处理技术路线,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是EGR+DOC+DPF+SCR技术路线,EGR废气再循环系统通过将柴油燃烧后的废气重新进入发动机参与燃烧,以达到降低氮氧化物排放的目的;另一种就是HI-eSCR技术路线,该技术路线依靠高效的SCR转换效率可实现不采用EGR技术轻松达到NOx的排放要求。此次上海车展发布的Cursor系列国六发动机,采用的就是高效SCR后处理系统(HI-eSCR)技术路线。
据记者了解,HI-eSCR技术路线,依托于菲亚特动力科技长达25年的开发应用经验,可大幅降低氮氧化物排放95%以上,由于不再需要EGR废气再循环系统,该技术路线不需要额外的EGR系统和冷却系统,有效规避了EGR的油耗高和性能降低等缺陷;得益于DPF被动再生,DPF的维护间隔时间更长,换油里程间隔也更长,从而缩短停机时间。
此外,由于无EGR系统,无需后喷,使得发动机的结构复杂程度降低,这意味着发动机的可靠性更好。由于减少了组件,这套紧凑的系统易于布置和安装,易于从其他系统切换升级。
两大关键技术 全面提升用户使用体验
从国五到国六,对于发动机来说,不止是排放的升级,更需要技术层面的全面跃升。尤其是应对强制驻车再生、提升高硫耐受技术以及动力的场景适应性,成为市场尤为关注的核心问题,同时也是影响用户持续高效运营的关键。
为此,上菲红Cursor系列国六发动机,针对以上痛点问题,开发了两大关键技术以提升用户对国六发动机的使用体验。
其一是钒基无忧后处理技术。相比其他产品动辄每8000公里就需进行一次40~90分钟的驻车再生,上菲红Cursor系列国六发动机,无需强制驻车再生,也无需用户操作强制驻车再生按钮,不仅符合用户原有的使用习惯,还能有效增加出勤时间,减少燃油消耗。此外,钒基后处理系统具有高抗硫性和更高适应性,可以保证较低的工作温度和较高的可靠性。
其二是用于Cursor 13的eVGT瞬动增压技术(eVGT-电控可变截面涡轮增压器)。据悉,该技术能够让发动机具备一流的瞬态响应能力,在低至950 rpm的转速下,便可产生高达2500 N.m的最大扭矩。由此,车辆起步和加速时可以瞬间输出强悍动力,相比普通增压器加速响应提高一倍。
此外,采用eVGT还能提升Cursor发动机缸内制动效果60%以上,有效减少刹车片的磨损和驾驶员疲劳。同时,eVGT 可变涡轮增压器可完美匹配AMT自动变速器,通过自动采集运行数据、自动调节增压、自动升降挡,创造更智能、便捷的动力操控体验。
性能优化升级 多场景应用适应性强
当前,随着市场的不断细分,上菲红作为行业领先的动力供应商,考虑用户需求、使用场景的变化对国六发动机各项性能进行了优化升级。
具体来看,Cursor 9采用了升级后的增压器,适合更小的后桥速比,并针对高海拔工作环境进行了优化, 使其成为工程车辆的首选。
Cursor 11,针对自卸和牵引两大细分市场,分别匹配了两个定制设计的涡轮增压器,注重低扭的牵引车在950rpm时就能产生峰值扭矩2100Nm,是公路运输的不二之选;自卸车3000米高原无功率衰减,适用于复杂多变的多场景运营。
Cursor 13,特别应用了eVGT技术,2500N.m峰值扭矩拥有950rpm至1600rpm超宽的扭矩区间,大幅减少了换挡次数;低转速下加速响应提升100%;缸内制动使制动反应更灵敏,制动效率提升60%,长下坡时更安全且能有效降低刹车片损耗。
如今,“碳达峰、碳中和”时间表的确定,让内燃机产业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上菲红携两大核心科技:钒基无忧后处理技术和eVGT瞬态增压技术加持的Cursor国六系列产品亮相上海车展,为发动机技术路线开发带来了前沿思路。立足中国国情和用户需求,相信高效率、低油耗、多场景适用的Cursor国六系列将成为上菲红进军中国市场的又一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