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9-23 来源: 作者:周晨
【商用车新网原创】
9月19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在淄博举办“冠军卡 狂欢夜”发布会,正式发布远程星智F3E新能源小卡。
此次发布会恰逢远程品牌发展的高光时刻——今年8月,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以超过20%的市场份额稳居新能源物流车市占率排行榜首,同时进入“油电全榜单”前三强,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市场突破背后,是远程产品力的集中爆发,星享V7E上市仅一个月便斩获15000辆订单,创下佳绩。承袭这一热销基因,星智F3E作为远程旗下首款3.0代新能源小卡,拥有与星享V7E同源的技术平台和产品架构,在承载力、续航能力以及智能化配置等方面也展现出明显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远程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全能产品力直击城配运输痛点
首先在承载方面,星智F3E以1820mm宽体驾驶室和1900mm内宽货厢,实现了13m³超大装载空间,可斜向装载4.2米长管材,装货能力突出。通过1.5吨级前桥、3吨级后桥与160mm轻卡级车架的组合,配合高强度材料应用,让星智F3E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也较同级车型多拉半吨,承载能力趋近轻卡,可满足用户“多装多赚”的需求。
续航方面,星智F3E搭载玄武65kWh大电量电池,CLTC续航达360km,可满足跨城运输需求。同时,车辆通过0.39超低风阻设计、AI能效管家等技术加持,百公里电耗仅有16.8kWh,领先同类产品10%。在运营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这样的产品特征为用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智能化方面,星智F3E则采用乘用化智能座舱设计。车机系统融入Speech AI语音大模型,可实现多种车控操作。更重要的是,车辆还集成8项ADAS驾驶辅助功能,包括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等,构建全方位主动安全体系。这些配置不仅能够提升行车安全,更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驾驶员工作强度,提高运营效率。
以上种种配置,均针对城配运输痛点针对性开发,让星智F3E拥有充足底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玄武动力总成铸就可靠“三电”
系统复杂、故障率高、维护成本高……一直以来,“三电”系统稳定性欠佳令不少用户始终对新能源产品心存疑虑,这也是行业亟待突破的痛点。此次发布的星智F3E首次搭载远程自主研发的玄武11合1动力总成,通过高度集成创新,将以上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该系统集成11个功能单元,拥有18项发明专利和27项实用新型专利,也是商用车行业首个采用“高性能多核MCU芯片”方案的动力总成,实现了真正的“一个大脑、一套语言”的智能化架构。
而这套动力系统,也是星智F3E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首先,玄武11合1总成通过创新集成设计,将原本分散的多个动力域控功能元件整合在仅60cm×27cm×20cm的空间内,系统降重52.6kg,有效节省了空间,也通过减少部件、连接点和接口数量的方式,提升了系统可靠性。实测数据显示,该系统较传统“三电”故障率降低70%,电池包循环寿命高达6000次。同时,远程还为用户提供了电池、电控10年80万公里、电机10年6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确保用户用车无忧。
安全性能上,玄武电池采用一体成型高强铝型材壳体,通过2~4倍国标实验,实现针刺不起火、10年耐腐,并具备IP68防水等级。动力系统具备0.01秒断电响应能力,与星智F3E的OneBox线控制动、8项ADAS功能联动,形成双重安全防护体系。
用户体验层面,玄武11合1的模块化快拆设计与星智F3E的便捷维护布局配合,也令维修工时进一步缩短,帮助用户减少运营中断时间,提升车辆出勤率和运营收益。
产品+生态双轮驱动 远程瞄向更高目标
当然,远程的实力不止于产品力,其于2024年提出的生态3.0战略,通过“三线并举”的用户体系、“三服共进”的产品服务和“三网融合”的生态伙伴体系,成功打造了完整的生态布局,也构建起行业内独一份的竞争力。而这套“产品+生态”的组合拳,正引领着远程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越走越远。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轻商事业部总经理杨东告诉商用汽车新闻传媒记者,在销售层面,远程推出的“五位一体”拥车模式涵盖销售、保值购、易租购、车电分离、无忧租五种选择,为不同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用户提供低门槛、高灵活性的用车方案,降低了用户购车门槛,提升了用户粘性。
“在服务方面,我们也已推出软硬一体的所有服务:软服务叫‘慧字辈’,硬服务叫‘程字辈’。‘慧’来自慧联,‘程’来自远程,慧字辈和程字辈产品解决的是用户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杨东如是说。
技术路线规划方面,远程则坚持纯电和醇氢电动两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基于吉利体系的协同优势,远程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核心技术领域与乘用车板块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互通,这种协同效应也为其技术领先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市场布局上,远程正推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上到下的全方位拓展,并强化B端和C端市场共同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争取单月第一,计划在所有品类中(包括轻卡、小微卡,大VAN、中VAN、小VAN等)都争取第一,市占率目标都在20%以上。因此,我们会尽快强化自己和伙伴的能力模型,包括强化to B的能力、to C的能力,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做的事情。” 杨东补充道。
【商用车新网原创】
9月19日,远程新能源商用车在淄博举办“冠军卡 狂欢夜”发布会,正式发布远程星智F3E新能源小卡。
此次发布会恰逢远程品牌发展的高光时刻——今年8月,远程新能源商用车以超过20%的市场份额稳居新能源物流车市占率排行榜首,同时进入“油电全榜单”前三强,跻身行业第一梯队。
市场突破背后,是远程产品力的集中爆发,星享V7E上市仅一个月便斩获15000辆订单,创下佳绩。承袭这一热销基因,星智F3E作为远程旗下首款3.0代新能源小卡,拥有与星享V7E同源的技术平台和产品架构,在承载力、续航能力以及智能化配置等方面也展现出明显领先优势,有望进一步巩固远程在新能源商用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全能产品力直击城配运输痛点
首先在承载方面,星智F3E以1820mm宽体驾驶室和1900mm内宽货厢,实现了13m³超大装载空间,可斜向装载4.2米长管材,装货能力突出。通过1.5吨级前桥、3吨级后桥与160mm轻卡级车架的组合,配合高强度材料应用,让星智F3E在实现轻量化的同时也较同级车型多拉半吨,承载能力趋近轻卡,可满足用户“多装多赚”的需求。
续航方面,星智F3E搭载玄武65kWh大电量电池,CLTC续航达360km,可满足跨城运输需求。同时,车辆通过0.39超低风阻设计、AI能效管家等技术加持,百公里电耗仅有16.8kWh,领先同类产品10%。在运营成本持续上涨的背景下,这样的产品特征为用户提供了实实在在的竞争优势。
智能化方面,星智F3E则采用乘用化智能座舱设计。车机系统融入Speech AI语音大模型,可实现多种车控操作。更重要的是,车辆还集成8项ADAS驾驶辅助功能,包括ACC自适应巡航、AEB自动紧急制动等,构建全方位主动安全体系。这些配置不仅能够提升行车安全,更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驾驶员工作强度,提高运营效率。
以上种种配置,均针对城配运输痛点针对性开发,让星智F3E拥有充足底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玄武动力总成铸就可靠“三电”
系统复杂、故障率高、维护成本高……一直以来,“三电”系统稳定性欠佳令不少用户始终对新能源产品心存疑虑,这也是行业亟待突破的痛点。此次发布的星智F3E首次搭载远程自主研发的玄武11合1动力总成,通过高度集成创新,将以上问题进行了有效解决。该系统集成11个功能单元,拥有18项发明专利和27项实用新型专利,也是商用车行业首个采用“高性能多核MCU芯片”方案的动力总成,实现了真正的“一个大脑、一套语言”的智能化架构。
而这套动力系统,也是星智F3E的核心竞争力所在。
首先,玄武11合1总成通过创新集成设计,将原本分散的多个动力域控功能元件整合在仅60cm×27cm×20cm的空间内,系统降重52.6kg,有效节省了空间,也通过减少部件、连接点和接口数量的方式,提升了系统可靠性。实测数据显示,该系统较传统“三电”故障率降低70%,电池包循环寿命高达6000次。同时,远程还为用户提供了电池、电控10年80万公里、电机10年60万公里的超长质保,确保用户用车无忧。
安全性能上,玄武电池采用一体成型高强铝型材壳体,通过2~4倍国标实验,实现针刺不起火、10年耐腐,并具备IP68防水等级。动力系统具备0.01秒断电响应能力,与星智F3E的OneBox线控制动、8项ADAS功能联动,形成双重安全防护体系。
用户体验层面,玄武11合1的模块化快拆设计与星智F3E的便捷维护布局配合,也令维修工时进一步缩短,帮助用户减少运营中断时间,提升车辆出勤率和运营收益。
产品+生态双轮驱动 远程瞄向更高目标
当然,远程的实力不止于产品力,其于2024年提出的生态3.0战略,通过“三线并举”的用户体系、“三服共进”的产品服务和“三网融合”的生态伙伴体系,成功打造了完整的生态布局,也构建起行业内独一份的竞争力。而这套“产品+生态”的组合拳,正引领着远程在新能源商用车领域越走越远。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副总裁、轻商事业部总经理杨东告诉商用汽车新闻传媒记者,在销售层面,远程推出的“五位一体”拥车模式涵盖销售、保值购、易租购、车电分离、无忧租五种选择,为不同背景、不同发展阶段的用户提供低门槛、高灵活性的用车方案,降低了用户购车门槛,提升了用户粘性。
“在服务方面,我们也已推出软硬一体的所有服务:软服务叫‘慧字辈’,硬服务叫‘程字辈’。‘慧’来自慧联,‘程’来自远程,慧字辈和程字辈产品解决的是用户全生命周期的需求。”杨东如是说。
技术路线规划方面,远程则坚持纯电和醇氢电动两条技术路线并行发展。基于吉利体系的协同优势,远程在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核心技术领域与乘用车板块实现资源共享和技术互通,这种协同效应也为其技术领先提供了坚实基础。
此外,在市场布局上,远程正推动从南到北、从东到西、从上到下的全方位拓展,并强化B端和C端市场共同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争取单月第一,计划在所有品类中(包括轻卡、小微卡,大VAN、中VAN、小VAN等)都争取第一,市占率目标都在20%以上。因此,我们会尽快强化自己和伙伴的能力模型,包括强化to B的能力、to C的能力,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做的事情。” 杨东补充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