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来源: 作者:智驾科技
商用车作为一种生产工具,相较乘用车而言,面临着更长的驾驶里程、更繁杂的运输任务、更高的驾驶风险。调查表明,我国货车保有量占全部机动车保有量比重不足10%,货车事故率却高达25%,死亡率更是触目惊心,单次货车事故死亡3人的占全部事故的30%以上,死亡10人的占全部事故的40%以上。商用车安全性的提升迫在眉睫。
自动驾驶与人类驾驶相比更为安全,其原因在于,人受限于有限的驾驶水平、精力和自控力,容易出现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危险行为;而自动驾驶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出现任何失误,并且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导致事故的概率。
ADAS(辅助驾驶系统)由感知、决策、规控三大系统构成,通过车载传感器对收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让驾驶者在最快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驾乘安全性的大幅提升。
由于ADAS的应用对于商用车安全性提升有显著效果,我国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商用车强制安装ADAS产品的法规。自2018年起,中大型客车、中重型载货车、牵引车陆续分阶段强制安装LDW(车道偏离预警)、FCW(前向碰撞预警)、AEB(自动紧急制动)等ADAS功能。多项政策陆续推出,持续推动安全型ADAS成为商用车标配。
一、商用车安全型ADAS落地情况及痛点分析
目前,以AEB为代表的安全型ADAS实际上车情况远低于政策及市场预期。数据显示,2021年5~12月,中国市场营运货车前装AEB的上险车量为4.29万辆,仅占法规要求车型总量的14.16%。这也提醒我们,商用车ADAS的广泛落地仍存痛点。
过去几年,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越来越快的进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发挥重要助力的同时,自动驾驶行业也深受“神经网络黑盒”的困扰。
技术维度而言,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参数非常大,一般达到千万量级,其复杂性引发了黑盒问题的产生,这在一定层面上是现阶段难以规避的问题。
产业维度上,传统的线性汽车产业模式已不适宜现阶段的“软件定义汽车”,譬如,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链中的感知、规控单元彼此关联,若基于传统线性产业模式,这些功能模块由多家供应商独立分开完成,将会遇到诸多产业壁垒带来的黑盒问题。
除此之外,Corner Case等技术痛点以及商用车厂认为ADAS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不高等市场因素都影响了商用车安全型ADAS的规模化落地进程,仍待产业链同仁的共同努力。
智驾科技MAXIEYE作为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全栈服务商,是率先实现商用车安全型ADAS规模化量产的企业,迄今为止已实现数十万台ADAS量产,商用头部车企品牌渗透率高达80%。
二、全栈核心技术自研 做智能驾驶的引领者
智驾科技MAXIEYE是一家智能驾驶和智慧出行领域的核心技术服务商,成立于2016年,核心创始团队均来自国际一线Tier1、车企及学术单位,有着丰富的智能驾驶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公司拥有超过300人团队规模,60%以上为研发人员。业务覆盖乘用车市场和商用车市场的前装业务,以渐进式路线实现ADAS驾驶辅助及ADS自动驾驶的逐级落地。
既往全球ADAS解决方案中,感知和规控通常各自为政。智驾科技MAXIEYE是少数实现从感知到规控智能驾驶底层技术链全栈自研的ADAS系统供应商。全栈自研带来的图像级原始真值、泛化性场景理解,将大幅降低感知与规控跨平台研发产生的误差叠加,更好地赋能客户实现定制化产品开发,为商用车司机带来更安全的ADAS产品。
与此同时,智驾科技MAXIEYE做到了媲美行业国际龙头企业的精准感知,基于自研MAXI-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和领先的AI视觉算法,不断进行算法迭代,加入了时间流和视频流,实现了从实时感知到感知预测的巨大跨越,并由此搭建4D视觉系统,实现高精度测距测速,平均精度误差5%以内(行业平均水平为10%)。并且,智驾科技MAXIEYE自研的双网冗余校验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目标漏检和误检。
实现商用车ADAS规模化落地,还需产品具备快速适配不同硬件平台的能力和全面设计降本的能力。智驾科技MAXIEYE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模型迁移技术,使得ADAS产品的核心算法可以在不同硬件平台快速迁移部署,根据不同客户市场的需求匹配高中低算力平台,实现产品方案的灵活模块化应用。
智驾科技MAXIEYE基于过去量产业务积攒的丰富真实路况数据,实现了现阶段行业相对领先的深度学习算法和场景落地优势,并基于OTA在线传输技术,携手客户进一步扩大路况数据库资源,将以数据驱动加速产品更新迭代,并为用户带来OTA软件升级等售后支持。
三、高性能ADAS产品为商用车安全保驾护航
据行业调研,商用车的事故率高达每百万公里1.9起。在这些事故中,有37%的事故为驾驶员自身因素导致,35%的事故为设备盲区引发。以下几种高性能安全型ADAS系统对于商用车行车安全性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1、提醒驾驶者潜在危险——高性能双预警
商用车双预警市场是国内ADAS主动安全法规落地的最早赛道之一,智驾科技MAXIEYE凭借国内领先的技术实力,于2019年起便在该赛道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与国内主流商用车厂建立起广泛合作关系的智能驾驶企业,市场占有率靠前。其双预警产品率先完成了多次技术迭代和工程经验积累,以业内广受认可的高性能和高性价比服务商用车市场。
2、紧急制动——高性能AEB
智驾科技MAXIEYE为商用车市场提供符合且高于法规标准的高性能AEB产品,基于自研MAXI-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实现AEB性能突破。在实际路测过程中取得了零误报、低接管的优秀成绩。其AEB性能远高于GB∕T33577-2017智能运输系统车辆前向碰撞预警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JT_T883、GB-7258、GB-商用车辆自动紧急自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国家行业法规标准。
3、解决商用车盲区痛点——升级版1R2V智慧化产品
智驾科技MAXIEYE面向商用车盲区等场景痛点提供的针对性单目组合产品,由两个单目视觉(1鱼眼视觉+1前向视觉)组成,支持拓展1个前向77G毫米波雷达,融合算法集成于视觉主控芯片内。可实现包括LKA(车道保持控制)、LCC(车道居中控制)、TJA(交通拥堵辅助)等在内的L2级ADAS驾驶辅助系统功能,有效解决盲区痛点。
4、安全+节油降耗——eACC
ACC(自适应巡航系统)是一种帮助驾驶员协调方向盘和控制车速,缓解在复杂环境下驾驶疲劳问题的智能控制系统。针对商用车的两大核心需求:安全+节油降耗,智驾科技MAXIEYE推出了eACC(节油巡航系统),支持车辆的实时定位、4D感知预测以及有策略地分步节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效达成3%到10%的节油降耗效果。
总体而言,商用车车况信息较为复杂,对ADAS系统的实时、安全和稳定性均有更高的要求。由此,智驾科技MAXIEYE针对商用车设计了特有的质量估计算法,对同一辆车的不同载荷实现控制策略的动态调整。同时,系统依托国内真实道路场景数据积累和测试验证的闭环,实现了中国工况极限场景下的性能优化,例如,大弯道、坡道、地面井盖、高架指示牌等。在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环境中,智驾科技MAXIEYE以安全、舒适、节能的ADAS产品赋能商用车安全出行。
四、降本增效需求强烈 智慧型ADAS已开始发力
商用车本质上是为运输行业提供服务的一种生产资料,其关注焦点除了安全之外,还离不开对成本、效益的考量。
不久前,智驾科技MAXIEYE发起了一项卡友调研,覆盖9城100位卡友的三年近况,旨在了解一线卡友对所在行业的真实感受。
调研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卡友日均驾驶时长大于10小时,有29%的卡友日均驾驶时长甚至超过12小时。长年无休的辛苦之外,长时间的驾驶也带来安全问题。仅在我们本次走访的卡友中,就有15%发生过交通事故。最严重的一位表示,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6万元,且因此停工近2个月。为了防范这份高风险,每辆重卡平均每年需要缴纳2万~3万元的保险费用。
(数据来源:智驾科技MAXIEYE调研报告)
再看一组展现卡友真实收入情况的数据:从2019年到2021年,每年的平均运费从38.67万元上升至52.72万元,平均利润却仅从13.45万元上升至16.06万元,整体收入上升的同时,平均利润率却明显下降。
(数据来源:智驾科技MAXIEYE调研报告)
2022年情况甚至更为严峻,90%以上的受访卡友认为:2022年利润率仍会继续下降,平均降幅预计将高达14%。今年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影响和全球油价上涨,卡友们明显感受到“车多货少竞争大”。
卡友的感受反映了商用车产业整体走势较弱的现状。面对货运成本逐年增高,利润空间不断收紧的困境,降本增效将是物流公司——整车厂——智能驾驶技术服务商等运输全产业链突破困境的重要举措。
智驾科技MAXIEYE已携手头部车厂和产业链同仁,率先对商用车的降本增效进行了预测和布局,其智慧型ADAS产品具备eACC(节油巡航系统)、TJA(交通拥堵辅助)、NOM(领航辅助系统)等功能,有效赋能商用车实现节油降耗,帮助车厂脱离靠低价抢占市场的恶性循环,更好地解决商用车——运输行业需求本质问题。
商用车作为一种生产工具,相较乘用车而言,面临着更长的驾驶里程、更繁杂的运输任务、更高的驾驶风险。调查表明,我国货车保有量占全部机动车保有量比重不足10%,货车事故率却高达25%,死亡率更是触目惊心,单次货车事故死亡3人的占全部事故的30%以上,死亡10人的占全部事故的40%以上。商用车安全性的提升迫在眉睫。
自动驾驶与人类驾驶相比更为安全,其原因在于,人受限于有限的驾驶水平、精力和自控力,容易出现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危险行为;而自动驾驶在技术成熟的情况下,几乎不会出现任何失误,并且会严格遵守交通规则,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导致事故的概率。
ADAS(辅助驾驶系统)由感知、决策、规控三大系统构成,通过车载传感器对收集到的环境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让驾驶者在最快时间察觉可能发生的危险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实现驾乘安全性的大幅提升。
由于ADAS的应用对于商用车安全性提升有显著效果,我国相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商用车强制安装ADAS产品的法规。自2018年起,中大型客车、中重型载货车、牵引车陆续分阶段强制安装LDW(车道偏离预警)、FCW(前向碰撞预警)、AEB(自动紧急制动)等ADAS功能。多项政策陆续推出,持续推动安全型ADAS成为商用车标配。
一、商用车安全型ADAS落地情况及痛点分析
目前,以AEB为代表的安全型ADAS实际上车情况远低于政策及市场预期。数据显示,2021年5~12月,中国市场营运货车前装AEB的上险车量为4.29万辆,仅占法规要求车型总量的14.16%。这也提醒我们,商用车ADAS的广泛落地仍存痛点。
过去几年,自动驾驶技术取得了越来越快的进步,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技术发挥重要助力的同时,自动驾驶行业也深受“神经网络黑盒”的困扰。
技术维度而言,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参数非常大,一般达到千万量级,其复杂性引发了黑盒问题的产生,这在一定层面上是现阶段难以规避的问题。
产业维度上,传统的线性汽车产业模式已不适宜现阶段的“软件定义汽车”,譬如,自动驾驶核心技术链中的感知、规控单元彼此关联,若基于传统线性产业模式,这些功能模块由多家供应商独立分开完成,将会遇到诸多产业壁垒带来的黑盒问题。
除此之外,Corner Case等技术痛点以及商用车厂认为ADAS产品的投入产出比不高等市场因素都影响了商用车安全型ADAS的规模化落地进程,仍待产业链同仁的共同努力。
智驾科技MAXIEYE作为智能驾驶核心技术全栈服务商,是率先实现商用车安全型ADAS规模化量产的企业,迄今为止已实现数十万台ADAS量产,商用头部车企品牌渗透率高达80%。
二、全栈核心技术自研 做智能驾驶的引领者
智驾科技MAXIEYE是一家智能驾驶和智慧出行领域的核心技术服务商,成立于2016年,核心创始团队均来自国际一线Tier1、车企及学术单位,有着丰富的智能驾驶研发和产业化经验。公司拥有超过300人团队规模,60%以上为研发人员。业务覆盖乘用车市场和商用车市场的前装业务,以渐进式路线实现ADAS驾驶辅助及ADS自动驾驶的逐级落地。
既往全球ADAS解决方案中,感知和规控通常各自为政。智驾科技MAXIEYE是少数实现从感知到规控智能驾驶底层技术链全栈自研的ADAS系统供应商。全栈自研带来的图像级原始真值、泛化性场景理解,将大幅降低感知与规控跨平台研发产生的误差叠加,更好地赋能客户实现定制化产品开发,为商用车司机带来更安全的ADAS产品。
与此同时,智驾科技MAXIEYE做到了媲美行业国际龙头企业的精准感知,基于自研MAXI-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和领先的AI视觉算法,不断进行算法迭代,加入了时间流和视频流,实现了从实时感知到感知预测的巨大跨越,并由此搭建4D视觉系统,实现高精度测距测速,平均精度误差5%以内(行业平均水平为10%)。并且,智驾科技MAXIEYE自研的双网冗余校验技术,可以有效降低目标漏检和误检。
实现商用车ADAS规模化落地,还需产品具备快速适配不同硬件平台的能力和全面设计降本的能力。智驾科技MAXIEYE基于嵌入式平台的模型迁移技术,使得ADAS产品的核心算法可以在不同硬件平台快速迁移部署,根据不同客户市场的需求匹配高中低算力平台,实现产品方案的灵活模块化应用。
智驾科技MAXIEYE基于过去量产业务积攒的丰富真实路况数据,实现了现阶段行业相对领先的深度学习算法和场景落地优势,并基于OTA在线传输技术,携手客户进一步扩大路况数据库资源,将以数据驱动加速产品更新迭代,并为用户带来OTA软件升级等售后支持。
三、高性能ADAS产品为商用车安全保驾护航
据行业调研,商用车的事故率高达每百万公里1.9起。在这些事故中,有37%的事故为驾驶员自身因素导致,35%的事故为设备盲区引发。以下几种高性能安全型ADAS系统对于商用车行车安全性的提升起到关键作用。
1、提醒驾驶者潜在危险——高性能双预警
商用车双预警市场是国内ADAS主动安全法规落地的最早赛道之一,智驾科技MAXIEYE凭借国内领先的技术实力,于2019年起便在该赛道脱颖而出,成为第一批与国内主流商用车厂建立起广泛合作关系的智能驾驶企业,市场占有率靠前。其双预警产品率先完成了多次技术迭代和工程经验积累,以业内广受认可的高性能和高性价比服务商用车市场。
2、紧急制动——高性能AEB
智驾科技MAXIEYE为商用车市场提供符合且高于法规标准的高性能AEB产品,基于自研MAXI-Net深度学习网络模型,实现AEB性能突破。在实际路测过程中取得了零误报、低接管的优秀成绩。其AEB性能远高于GB∕T33577-2017智能运输系统车辆前向碰撞预警系统性能要求和测试规程、JT_T883、GB-7258、GB-商用车辆自动紧急自动系统技术要求及试验方法等国家行业法规标准。
3、解决商用车盲区痛点——升级版1R2V智慧化产品
智驾科技MAXIEYE面向商用车盲区等场景痛点提供的针对性单目组合产品,由两个单目视觉(1鱼眼视觉+1前向视觉)组成,支持拓展1个前向77G毫米波雷达,融合算法集成于视觉主控芯片内。可实现包括LKA(车道保持控制)、LCC(车道居中控制)、TJA(交通拥堵辅助)等在内的L2级ADAS驾驶辅助系统功能,有效解决盲区痛点。
4、安全+节油降耗——eACC
ACC(自适应巡航系统)是一种帮助驾驶员协调方向盘和控制车速,缓解在复杂环境下驾驶疲劳问题的智能控制系统。针对商用车的两大核心需求:安全+节油降耗,智驾科技MAXIEYE推出了eACC(节油巡航系统),支持车辆的实时定位、4D感知预测以及有策略地分步节能,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有效达成3%到10%的节油降耗效果。
总体而言,商用车车况信息较为复杂,对ADAS系统的实时、安全和稳定性均有更高的要求。由此,智驾科技MAXIEYE针对商用车设计了特有的质量估计算法,对同一辆车的不同载荷实现控制策略的动态调整。同时,系统依托国内真实道路场景数据积累和测试验证的闭环,实现了中国工况极限场景下的性能优化,例如,大弯道、坡道、地面井盖、高架指示牌等。在复杂且动态变化的环境中,智驾科技MAXIEYE以安全、舒适、节能的ADAS产品赋能商用车安全出行。
四、降本增效需求强烈 智慧型ADAS已开始发力
商用车本质上是为运输行业提供服务的一种生产资料,其关注焦点除了安全之外,还离不开对成本、效益的考量。
不久前,智驾科技MAXIEYE发起了一项卡友调研,覆盖9城100位卡友的三年近况,旨在了解一线卡友对所在行业的真实感受。
调研显示:有超过一半的卡友日均驾驶时长大于10小时,有29%的卡友日均驾驶时长甚至超过12小时。长年无休的辛苦之外,长时间的驾驶也带来安全问题。仅在我们本次走访的卡友中,就有15%发生过交通事故。最严重的一位表示,事故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6万元,且因此停工近2个月。为了防范这份高风险,每辆重卡平均每年需要缴纳2万~3万元的保险费用。
(数据来源:智驾科技MAXIEYE调研报告)
再看一组展现卡友真实收入情况的数据:从2019年到2021年,每年的平均运费从38.67万元上升至52.72万元,平均利润却仅从13.45万元上升至16.06万元,整体收入上升的同时,平均利润率却明显下降。
(数据来源:智驾科技MAXIEYE调研报告)
2022年情况甚至更为严峻,90%以上的受访卡友认为:2022年利润率仍会继续下降,平均降幅预计将高达14%。今年利润下降的原因主要是疫情影响和全球油价上涨,卡友们明显感受到“车多货少竞争大”。
卡友的感受反映了商用车产业整体走势较弱的现状。面对货运成本逐年增高,利润空间不断收紧的困境,降本增效将是物流公司——整车厂——智能驾驶技术服务商等运输全产业链突破困境的重要举措。
智驾科技MAXIEYE已携手头部车厂和产业链同仁,率先对商用车的降本增效进行了预测和布局,其智慧型ADAS产品具备eACC(节油巡航系统)、TJA(交通拥堵辅助)、NOM(领航辅助系统)等功能,有效赋能商用车实现节油降耗,帮助车厂脱离靠低价抢占市场的恶性循环,更好地解决商用车——运输行业需求本质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