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来源: 作者:商车
7月19日,由商用汽车新闻主办的“商用车安全大讲堂线上沙龙”第一期正式上线。首期沙龙以“智能化进阶与商用车安全保障”为主题,来自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媒体的7位嘉宾相聚线上,围绕主动安全装置如何为商用车安全赋能进行了探讨。
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无疑为提升商用车运营安全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这些解决方案在真实使用场景落地仍然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对此,来自企业界的5位嘉宾均就各自领域的实践进行了介绍。
上汽红岩
作为中国重卡Top10的品牌,上汽红岩对商用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有着深刻洞悉。上汽红岩智能化副总工程师李辉表示,安全问题是中国重卡行业的一大痛点。而且,商用车安全问题随应用场景不同,智能化技术选择具备差异化。
他还表示,商用车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运输企业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输效率,也可解决司机老龄化和司机难招等问题。大数据及网联数据应用也有助于提升用户对车企的黏性,持续培养用户的正确用车习惯,并基于实际场景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升车辆安全。
然而,商用车整体智能化业务起步晚,智能化生态体系较弱,在核心芯片技术支持、智能云、深度软件开发方面容易被“卡脖子”。同时,商用车面向的是更加复杂的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智能化领域相比乘用车开发难度更大,对主机厂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更高。
因此,李辉认为,部分智能化技术在商用车上规模化应用还为时尚早,国家也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保持着多个维度的强力监管,避免野蛮生长。
极目智能
成立于2011年的极目智能,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企业,也是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驾驶的落地。
对于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极目智能产品总监段吉表示,在国家政策及法规的强制要求下,很多主动安全装置如今都已顺利“上车”。未来,商用车领域将会有更多先进的环境感知系统、域控制器等技术搭载应用。传统的分布式架构也将转变为域控制器架构,促使智能驾驶域往智能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此外,极目智能成熟量产的1R1V安全性解决方案、视频控制器方案、高性能驾驶安全辅助系统以及符合欧盟技术标准的L2+级视觉控制器方案,也在智能驾驶领域具备突出优势。
森鹏科技
作为国内商用车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森鹏科技顺应行业变革趋势,致力于在产品层面创新发展。森鹏科技自主研发的5G数字驾驶舱,便是其在商用车智能化方面的初步实践。
森鹏电子客车事业部总经理袁丁表示,一个具有网络架构、配电架构统一顶层设计的数字驾驶舱,是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基础,也是未来商用车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加持5G、大数据、人机交互之后,智能座舱不断地从机械式向本地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
他还表示,安全性是商用车用户对企业和产品的重要考量标准,也是森鹏科技最为注重的核心问题之一。5G数字驾驶舱能够整合仪表台上纷杂凌乱的显示面板,将所有数据功能集中稳定处理,并统一传送云总线平台。不仅能使商用车设计轿车化,还能够引导驾驶员聚焦安全驾驶,为车辆的安全运营管理赋能。
保隆科技
保隆科技ADAS产品线总经理孙路在线上沙龙中提到,法规为双目视觉发展带来机会。他表示,在前向视觉领域,AEB系统实现有单目和双目两种技术路线。目前普遍采用1V1R,也就是单目+毫米波雷达的方案。
针对商用车的使用情况,通过双目相机取代毫米波雷达,实现L2级以上的产品功能,更有利于降低驾驶危险,确保人身安全,为车厂与车队带来效益,促进国内商用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悉,保隆科技从2017年就开始ADAS产品的开发,主要研发前向视觉产品和毫米波雷达产品。在视觉产品方面,保隆科技选择双目产品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始FPGA实现双目引擎的开发,同时开发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通过提前布局ADAS,保隆科技在商用车强制标准颁布后,得以迅速切入相关赛道。
元橡科技
作为业界领先的智能立体视觉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创立于2017年的元橡科技同样深耕立体视觉领域。元橡科技CEO鲁耀杰表示,双目立体视觉是机器视觉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百亿人民币规模的大市场。
他还认为,这个算法实现复杂、技术壁垒极高,量产难度颇大的车载立体视觉产品,必须经过长期研究和迭代才能形成,需要中国企业从芯片到应用层面打破国际市场垄断,将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过在智能立体视觉技术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元橡科技核心团队叠加自主知识产权及产品研发能力将算法硬件化,研发了双目立体视觉芯片、双目摄像头模组、双目标准化产品等,并搭载元橡科技软件系统,形成了完善的车载及机器人领域视觉系统解决方案,还可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
伴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以及相关企业多年来的深入研发,能够助力商用车安全难题破解的解决方案越来越丰富。
主管部门
对于商用车主动安全产业的发展前景,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辉极为看好。他认为,从行政角度来讲,安全系统与部件只有通过法规或标准的引领,才能发展起来。
商用车作为一种生产资料,一旦发生事故危害极大,国家需要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安全标准升级。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商用车在安全标准方面一直引领整个汽车行业发展。
他还表示,商用车智能化系统和装备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商用车的运营场景和商业模式天然能与智能化产品相匹配。“商用车使用主体的职业化水平较高,能够和这些高安全性、高配置的智能化产品进行良好的匹配。”
与此同时,他也指出,目前国内的智能化技术、产品的发展仍然是“百花齐放”的状态,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技术路线,而这,不利于推动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地。因此,他建议企业在开发商用车智能化产品时要对标国际,形成主流技术路线,进而推动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
周文辉还指出,应用在商用车上的智能化技术和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品可靠性、适用性,“因为在商用车的使用场景中,一旦出现误判和误操作,很有可能造成事故及其他风险。”
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加强主体安全能力建设,确保其生产的主动安全系统与设备能够拥有完善的测试、保障、管理与安全分析环境,并对用户投诉和产品事故形成闭环反馈机制。
行业媒体
破解商用车安全难题,一直是商用车行业媒体关注的焦点。
商用汽车新闻出版人余春瑜表示,在我国,提到商用车,社会公众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不安全、危险的庞然大物”这样的层面。由于国内道路情况复杂,司机安全防范意识较弱等原因,我国商用车道路运输安全情况堪忧,这也直接导致了商用车运维成本上升。
“不过,在智能驾驶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商用车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行业的重视,政策的强制要求和法规的支持也让很多主动安全装置得到推广应用。” 余春瑜认为,主动安全系统厂商加码商用车行业,加快商用车安全装置技术创新升级,不仅为破解商用车的安全难题提供了多元的技术手段,还推动了更高级别的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量产落地。
她还表示,主动安全技术在中国商用车市场普及之路任重而道远,高阶自动驾驶在商用车领域实现也将是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AI、5G技术逐步成熟,人们对行车安全越来越重视,持续升级的主动安全系统将不断提升商用车智能化水平及安全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7月19日,由商用汽车新闻主办的“商用车安全大讲堂线上沙龙”第一期正式上线。首期沙龙以“智能化进阶与商用车安全保障”为主题,来自行业主管部门、企业、媒体的7位嘉宾相聚线上,围绕主动安全装置如何为商用车安全赋能进行了探讨。
智能化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无疑为提升商用车运营安全提供了更多解决方案。与此同时,这些解决方案在真实使用场景落地仍然面临方方面面的挑战。对此,来自企业界的5位嘉宾均就各自领域的实践进行了介绍。
上汽红岩
作为中国重卡Top10的品牌,上汽红岩对商用车智能化发展趋势有着深刻洞悉。上汽红岩智能化副总工程师李辉表示,安全问题是中国重卡行业的一大痛点。而且,商用车安全问题随应用场景不同,智能化技术选择具备差异化。
他还表示,商用车智能化技术的应用有助于运输企业降低运维成本、提升运输效率,也可解决司机老龄化和司机难招等问题。大数据及网联数据应用也有助于提升用户对车企的黏性,持续培养用户的正确用车习惯,并基于实际场景不断优化用户体验,提升车辆安全。
然而,商用车整体智能化业务起步晚,智能化生态体系较弱,在核心芯片技术支持、智能云、深度软件开发方面容易被“卡脖子”。同时,商用车面向的是更加复杂的用户需求和应用场景,智能化领域相比乘用车开发难度更大,对主机厂的综合能力要求也更高。
因此,李辉认为,部分智能化技术在商用车上规模化应用还为时尚早,国家也在鼓励发展的同时保持着多个维度的强力监管,避免野蛮生长。
极目智能
成立于2011年的极目智能,是一家专注于智能驾驶技术研发与应用的企业,也是国内领先的智能驾驶方案提供商,致力于通过自主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推动智能驾驶的落地。
对于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极目智能产品总监段吉表示,在国家政策及法规的强制要求下,很多主动安全装置如今都已顺利“上车”。未来,商用车领域将会有更多先进的环境感知系统、域控制器等技术搭载应用。传统的分布式架构也将转变为域控制器架构,促使智能驾驶域往智能化、平台化方向发展。
此外,极目智能成熟量产的1R1V安全性解决方案、视频控制器方案、高性能驾驶安全辅助系统以及符合欧盟技术标准的L2+级视觉控制器方案,也在智能驾驶领域具备突出优势。
森鹏科技
作为国内商用车信息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森鹏科技顺应行业变革趋势,致力于在产品层面创新发展。森鹏科技自主研发的5G数字驾驶舱,便是其在商用车智能化方面的初步实践。
森鹏电子客车事业部总经理袁丁表示,一个具有网络架构、配电架构统一顶层设计的数字驾驶舱,是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基础,也是未来商用车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发展的基础。“尤其是加持5G、大数据、人机交互之后,智能座舱不断地从机械式向本地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
他还表示,安全性是商用车用户对企业和产品的重要考量标准,也是森鹏科技最为注重的核心问题之一。5G数字驾驶舱能够整合仪表台上纷杂凌乱的显示面板,将所有数据功能集中稳定处理,并统一传送云总线平台。不仅能使商用车设计轿车化,还能够引导驾驶员聚焦安全驾驶,为车辆的安全运营管理赋能。
保隆科技
保隆科技ADAS产品线总经理孙路在线上沙龙中提到,法规为双目视觉发展带来机会。他表示,在前向视觉领域,AEB系统实现有单目和双目两种技术路线。目前普遍采用1V1R,也就是单目+毫米波雷达的方案。
针对商用车的使用情况,通过双目相机取代毫米波雷达,实现L2级以上的产品功能,更有利于降低驾驶危险,确保人身安全,为车厂与车队带来效益,促进国内商用车行业的健康发展。
据悉,保隆科技从2017年就开始ADAS产品的开发,主要研发前向视觉产品和毫米波雷达产品。在视觉产品方面,保隆科技选择双目产品作为主要研究方向,并开始FPGA实现双目引擎的开发,同时开发机器学习及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通过提前布局ADAS,保隆科技在商用车强制标准颁布后,得以迅速切入相关赛道。
元橡科技
作为业界领先的智能立体视觉芯片及解决方案提供商,创立于2017年的元橡科技同样深耕立体视觉领域。元橡科技CEO鲁耀杰表示,双目立体视觉是机器视觉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一个百亿人民币规模的大市场。
他还认为,这个算法实现复杂、技术壁垒极高,量产难度颇大的车载立体视觉产品,必须经过长期研究和迭代才能形成,需要中国企业从芯片到应用层面打破国际市场垄断,将知识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通过在智能立体视觉技术领域积累的深厚经验,元橡科技核心团队叠加自主知识产权及产品研发能力将算法硬件化,研发了双目立体视觉芯片、双目摄像头模组、双目标准化产品等,并搭载元橡科技软件系统,形成了完善的车载及机器人领域视觉系统解决方案,还可根据不同场景进行定制化开发。
伴随着5G、大数据等技术逐步走向成熟,以及相关企业多年来的深入研发,能够助力商用车安全难题破解的解决方案越来越丰富。
主管部门
对于商用车主动安全产业的发展前景,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机动车辆安全研究室主任周文辉极为看好。他认为,从行政角度来讲,安全系统与部件只有通过法规或标准的引领,才能发展起来。
商用车作为一种生产资料,一旦发生事故危害极大,国家需要通过行政手段促进安全标准升级。所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商用车在安全标准方面一直引领整个汽车行业发展。
他还表示,商用车智能化系统和装备在国内拥有广阔的市场,商用车的运营场景和商业模式天然能与智能化产品相匹配。“商用车使用主体的职业化水平较高,能够和这些高安全性、高配置的智能化产品进行良好的匹配。”
与此同时,他也指出,目前国内的智能化技术、产品的发展仍然是“百花齐放”的状态,没有形成相对统一的技术路线,而这,不利于推动相关支持政策的制定和落地。因此,他建议企业在开发商用车智能化产品时要对标国际,形成主流技术路线,进而推动国家强制性标准的制定。
周文辉还指出,应用在商用车上的智能化技术和产品,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品可靠性、适用性,“因为在商用车的使用场景中,一旦出现误判和误操作,很有可能造成事故及其他风险。”
与此同时,企业也要加强主体安全能力建设,确保其生产的主动安全系统与设备能够拥有完善的测试、保障、管理与安全分析环境,并对用户投诉和产品事故形成闭环反馈机制。
行业媒体
破解商用车安全难题,一直是商用车行业媒体关注的焦点。
商用汽车新闻出版人余春瑜表示,在我国,提到商用车,社会公众的印象大多停留在“不安全、危险的庞然大物”这样的层面。由于国内道路情况复杂,司机安全防范意识较弱等原因,我国商用车道路运输安全情况堪忧,这也直接导致了商用车运维成本上升。
“不过,在智能驾驶技术蓬勃发展的当下,商用车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和行业的重视,政策的强制要求和法规的支持也让很多主动安全装置得到推广应用。” 余春瑜认为,主动安全系统厂商加码商用车行业,加快商用车安全装置技术创新升级,不仅为破解商用车的安全难题提供了多元的技术手段,还推动了更高级别的商用车智能驾驶技术量产落地。
她还表示,主动安全技术在中国商用车市场普及之路任重而道远,高阶自动驾驶在商用车领域实现也将是个漫长的过程。但随着AI、5G技术逐步成熟,人们对行车安全越来越重视,持续升级的主动安全系统将不断提升商用车智能化水平及安全性,助力行业高质量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