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名单(首批)的通知》(点击查看原文),18个全国首批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案例正式出炉。
以《河北铁路专用线“进码头、进园区、进厂矿”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为例,2023年河北全省铁路货运量为3.01亿吨,铁路货运量占全社会货运量比重由2017年的7.5%提高到2023年的11.9%,公路货运量占比由2017年的90.7%下降到2023年的85.9%,货物运输结构持续优化,综合运输效率明显提升。
其主要做法及成效包括:
(一)加快港口集疏运铁路专用线建设。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优化港口集疏运体系实施方案》,构建以铁路为骨干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2018年以来,河北建成港口集疏运铁路专用线7条,里程270.1公里,新增铁路疏港能力2900万吨,减少矿石疏港公路运输2000万吨。目前,煤炭集港已全部实现铁路运输,曹妃甸、黄骅等4个专业化矿石码头均建成铁路装车系统或配套皮带廊道。2023年河北省港口保持煤炭铁路、水路集港100%,全省港口煤炭、矿石等大宗货物绿色清洁运输疏港比例达到91.5%,提前完成国家下达的“80%”的任务目标。
(二)加快企业园区铁路专用线建设。联合省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部门加快推进大型工矿企业、物流园区等重点铁路专用线建设。2018年以来,建成铁路专用线18条,服务6个物流园区和26家企业,里程132.7公里。全省100家年运量150万吨以上的大型工矿企业和新建物流园区,其中82家已接入铁路专用线。
(三)创新“港口+内陆港”多式联运体系。推进石家庄国际陆港、京雄保国际智慧港、衡水国际陆港、定州国际陆港等联运型综合货运枢纽建设,开通“保定—秦皇岛—仁川”铁水联运线路,通过内陆无水港公路集结零散货源后,铁路整列直达港口码头,实现规模化集海港。创新集装箱不落地直接装船模式,实现车船无缝衔接,集港环节缩短3天以上。多式联运集装箱运量由2017年的16.8万标箱增至2023年的89.5万标箱,年均增长32.2%。
(四)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联合省财政厅等四部门印发《重点城市重型柴油货车新能源替代试点实施方案》,对试点市按新增新能源重型货车辆每车0.5-0.7万元标准给予奖励,持续在“厂区、港区、固定路线、短途路线”等“两区两线”场景推广应用新能源货车。2023年全省新能源营运货车达1.7万辆,增长112.5%。会同省财政厅印发《关于明确沿海港口发展补助资金使用管理等有关事项的通知》,省级每年安排7000万元对运输航线、海铁联运、内陆港、航运企业落户等方面给予资金奖补。
交通物流降本提质增效典型
案例名单(首批)
第一篇 深化运输结构调整
案例1辽宁推进铁路专用线进企入园推动大型工矿企业“公转铁”“公转水”
案例2河北铁路专用线“进码头、进园区、进厂矿”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公转水”
案例3浙江推进“四港联动”促进运输结构优化调整
第二篇 推进多式联运“一单制”“一箱制”
案例4重庆物流集团创新多式联运“一单制”打造中欧班列“钢铁驼队”
案例5宁波舟山港推进多式联运信息互联互通打造海铁联运精品线路
第三篇 打通内河航运堵点卡点
案例6安徽推动沪皖同港一体化发展构建滚装运输江海直达服务体系
案例7江苏推进通港达园专支线建设构建江海河联运物流服务体系
第四篇 推进交通物流与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发展
案例8成都国际铁路港中欧班列通道加密成网助力中国制造“走出去”
案例9江苏优化大件运输审批流程持续助力制造业跑出“加速度”
案例10嘉兴打造“长三角海河联运枢纽港”服务“新三样”扬帆出海
第五篇 畅通国际物流网络
案例11菜鸟数智赋能构建自主可控国际物流网络助力跨境电商贸易持续增长
案例12鄂州花湖机场创新航空货运模式建设自主可控供应链物流服务体系
第六篇 畅通城乡末端物流网络
案例13河南安阳推动新能源电动车全域覆盖促进城市配送绿色化转型升级
案例14浙江宁海深化客货邮融合健全县乡村农村物流服务体系
案例15湖南汨罗创新“电商物流+一村一品”产业模式畅通农村末端物流循环网络
第七篇 创新智慧物流新模式
案例16天津港至马驹桥物流园跨省市公路干线物流“车路协同+自动驾驶”落地应用引领京津冀物流一体化发展
案例17苏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低空经济新高地
案例18中储智运创新网络货运新模式数字赋能传统运输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