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混动!商用车电动化的“下半场”,比亚迪要这么走
【商用车新网原创】
混动车型正在成为新能源轻卡市场炙手可热的产品。
今年,国内主流轻卡制造商纷纷在混动产品上发力,从3月至今,几乎每隔一月便会有品牌发布混动新品,至今已上市新车十余辆。10月18日,比亚迪商用车携DM混动技术杀入轻卡市场,推出了首款混动轻卡T5DM,将混动技术延伸应用到了商用车上。
号称“卷王”的比亚迪,会否在轻卡领域复制乘用车“插混技术+超高性价比”的优势,大杀四方?在竞争已然很激烈的新能源卡车市场,比亚迪T5DM的到来又将会带来什么?为此,商用汽车新闻传媒采访了比亚迪商用车运营事业部总经理田春龙。
“纯电+混动”双轮驱动 满足差异化市场需求
商用车电动化的下半场是卡车,这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在此时推出混动轻卡产品,比亚迪是如何考虑的?
原因只在于两个字——合适。
“不同的场景,对纯电和混动产品的需求是不同的。比亚迪乘用车之所以能够取得优异的销售成绩,就是因为我们发现并满足了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比亚迪品牌公关总监王瑷珲表示。
而这,同样适用于商用车领域。在比亚迪看来,对于目前的轻卡应用场景而言,混动才是最适合的解决方案。
“随着油价攀升,传统轻卡不仅运营成本升高且路权受限,而纯电车型依旧存在续航焦虑、充电不便等缺陷。因此我们认为,可油可电的混动轻卡目前更加适合城配物流。”在T5DM混动轻卡产品发布现场,比亚迪商用车研究院院长彭旺指出。
“客观来讲,对卡车而言,纯电车型在300公里的使用范围内,已经没有任何障碍。但要满足每天800~1000公里中长距离的运营,还面临很多技术问题。这里包括车端的技术、充电端的技术,围绕这一方面,比亚迪也在努力,各个核心零部件资源也在做技术攻关。我们相信,未来两年内我们会有所突破。一旦实现突破,从技术上来讲,卡车的全场景电动化就不再存在技术障碍。”比亚迪商用车运营事业部总经理田春龙介绍道。
因此,在比亚迪看来,卡车的电动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当下,纯电+混动“两条腿”走路是最合适的选择,也是最符合市场和用户需求的方案。
改变用户认知 让“油电同价”成为可能
卡车作为生产资料,用户对购车成本的敏感程度远高于乘用车。因此,即便场景适配,较高的定价也令不少用户对电动卡车望而却步。
“由于卡车需要的电池电量较高,中长途重卡电池电量可能会达到800多度,占据整车成本比重极大,对消费者而言购置成本极高。”田春龙说。
而混动车型虽然定价略高于燃油车,却低于纯电车型,更具价格优势。因此,混动车型是引导用户改变认知最终实现“油换电”的最佳桥梁。
“我们这次发布混动轻卡,就是希望在产品设计及定义时就能找到可以替代燃油车的经济拐点,让购买以及使用混动卡车的消费者能够算明白经济账,把油车的使用成本、购置成本与新能源车作对比。从混动车型入手,让消费者体会到新能源车的经济性。”田春龙如是说。
这也有利于加深用户对纯电卡车的认知。在王瑷珲看来,改变用户认知对推动卡车电动化进程极为重要。直接从燃油过渡到纯电,思维跨度较大,很多人在价格以及续航里程方面都无法迅速接受。从这个角度而言,混合动力是一种比较折中的方式,更易落实。
智慧工厂投用 以生产赋能产品
在新能源汽车的“战场”上,技术、产品是“敲门砖”,体系制造能力,尤其智能制造水平才是市场破局的重中之重。
为此,比亚迪在江苏淮安建立了全新的卡车生产基地。目前,工厂规划年产能10万台。冲压、焊装、涂装、车架、总装五大生产环节全线引入机器人自动化生产,各主线自动化率已达100%;并采用柔性化生产主线,兼顾重、轻、微全系车型,满足各细分市场需求。致力于以先进制造赋能产品力,打造工艺数字化、装备自动化、物流智能化的智能标杆工厂。
“淮安目前是比亚迪第一个标准的卡车生产基地,我们在产线建设的时候就兼容了很多车型。因为,商用车与乘用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生产制造平台化、标准化的难度更高,而这将极大程度影响产品的生产制造成本。因此,除了要实现标准化制造,在选材方面我们也要尽力实现兼容,同时我们也大量使用了自动化设备接入。未来,只要是在我们卡车规划中的产品,都可在这个工厂实现稳定生产。”田春龙表示。
同时,比亚迪也表明,工厂产能取决于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有多大,比亚迪淮安工厂的产能就有多少。
“中国的商用车市场很大,车企规模很大产量很高,但在国际舞台上依旧处于大而不强的状态,这跟目前中国汽车在国际上的定位是不相符的。我认为,一方面我们需要掌握新技术,另一方面需要提升品牌,抓住汽车电动化这次百年不遇的机会,让商用车不论在规模上或是品牌上都做到提升。对于中国做商用车的企业而言,这条道路还很长,但显然,机会已经放在我们眼前。”田春龙强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