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09 来源: 作者:陈津
【商用车新网原创】
8月16日,由商用汽车新闻传媒主办的商用车安全大讲堂线上交流会再度举行。
此次线上交流会以“四化”道路上的商用车安全挑战为主题,邀请各方嘉宾进行主题演讲,还就“商用车安全现状”和“全面电动化后的安全挑战”两个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专家周炜、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宋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马琦媛,以及商用汽车新闻传媒出版人余春瑜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不仅让行业看到了“四化”道路上商用车安全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宋健:加强法规与意识是第一要务
对于商用车行业从业者而言,安全不是附属而是根本。宋健表示,目前,从技术上保障商用车正常的行驶安全已经不成问题。然而,技术进步并不是解决商用车安全问题的惟一影响因素。
他指出,当下商用车行业依然存在法规标准不完善、从业者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想要从根源上减少商用车事故的发生,除了加强车辆与技术保障以外,还需要完善法规与监管、增强司机安全意识、提高司机安全驾驶能力等等。
对此,宋健也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加强法规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同时还要确保法规标准的明确性与客观性,确保其与时俱进。其次,强化行业执法监管,加大对商用车超限超载超速、非法营运、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全面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最后,就是要加强驾驶员宣传教育,提高货运、客运等重点行业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提升商用车从业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有效预防和减少营运车辆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徐向阳:全面电动化带来安全新课题
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对于新能源商用车而言,“全面电动化”的发展新阶段已经开启。
徐向阳表示,商用车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生命的安全,还涉及到财产的安全。因此,对于商用车而言,全面电动化是柄“双刃剑”,除了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之外,还会带来一些新的车辆安全问题。
首先,是操控习惯和电池安全问题。他指出,电动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动力响应更快、加速反应更灵敏,对驾驶员的操控技术和心理素质要求更高,也更容易引起由于误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
此外,由于主流的车用锂电池仍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何在不增加生产制造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性,保证动力电池万无一失,成为了“全面电动化”覆盖更多车型和应用场景的重要前提。
其次,是“油改电”车型问题。徐向阳表示,目前市场上存在一大批利用原有燃油平台架构开发而来的“油改电”车型,由于只是将燃油车的动力系统简单替换为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这类电动车不仅性能、品质等方面逊色于纯电平台车型,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不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他还认为,随着商用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水平越来越高,还会面临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简而言之,智能化程度越高的电动车,被网络黑客攻击的风险就越大,出现车辆失控等风险的概率也越大。
马琦媛:新技术的安全性需要重视
面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后的安全挑战,马琦媛同样表达了担忧。她认为,城市公交等公共车辆,由于成员众多,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她非常关注新能源技术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并指出,保障电能、氢能以及其他新能源制造、输送、储存和使用安全,确保乘客出行安全,是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马琦媛还表示,智能网联电动车辆的快速发展,将催化自动驾驶、计算芯片、车网融合以及OTA升级等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也会带来更多技术与软件安全问题。她指出,新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应用车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与此同时,“全面电动化”必然要面临的是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的进一步扩大。马琦媛表示,这将给未来城市的运营管理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对此需要提高关注、提前进行安全方面的考量。
周炜:推动安全相关法规的修订与完善
对于“商用车安全现状”和“全面电动化后的安全挑战”这两个话题,周炜也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表示,车辆失控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如何避免失控以及如何降低失控造成的损失是降低商用车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关键。而这,不仅需要更先进技术的加持,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相关法规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他还建议,除了推动新技术标准化,分类、分阶段科学推动“三融合”自动紧急制动技术、一键应急制动技术装车应用之外,还得加快推进自动紧急制动技术装车相关法规的修订,对车辆一键应急制动技术标准立项,将相关技术纳入标准体系中去。
另外,加强对驾驶员宣传教育,消除认知误区,引导其在必要时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也是深层次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难题的关键。
余春瑜:安全难题的破解需要汇集各方智慧
作为此次线上交流会的主办方,余春瑜对此次交流会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
她表示,环保、安全、以人为本将是商用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从标准法规制定、政策实施、使用管理等环节推动商用车整体安全状况提升已成为行业共识。
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主被动安全技术的应用,更是助力新能源商用车安全性大幅提升。尤其是以ADAS为代表的辅助驾驶,更是给商用车带来了现实的应用价值,L2~L3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让中国客户用上了更省心、更安心、更安全的车辆。
不过,余春瑜也指出,国内用户对各类安全装置仍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和偏差。不仅盘式制动器推广远不及欧洲,通过限速逃避安装AEB/AEBS、挂车不装ABS等现状依然存在。另外,商用车本身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基础之上,也衍生出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软件升级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
因此,她也呼吁,商用车产业链各方亟需通力合作,合力推动商用车行业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问题,尤其不容忽视。未来,商用汽车新闻传媒将继续关注商用车安全,积极践行行业媒体责任,汇集多方智慧,探寻商用车安全难题的破解之道。
【商用车新网原创】
8月16日,由商用汽车新闻传媒主办的商用车安全大讲堂线上交流会再度举行。
此次线上交流会以“四化”道路上的商用车安全挑战为主题,邀请各方嘉宾进行主题演讲,还就“商用车安全现状”和“全面电动化后的安全挑战”两个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专家周炜、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教授宋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徐向阳、中国公路学会客车分会副秘书长马琦媛,以及商用汽车新闻传媒出版人余春瑜从不同角度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不仅让行业看到了“四化”道路上商用车安全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为这些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宋健:加强法规与意识是第一要务
对于商用车行业从业者而言,安全不是附属而是根本。宋健表示,目前,从技术上保障商用车正常的行驶安全已经不成问题。然而,技术进步并不是解决商用车安全问题的惟一影响因素。
他指出,当下商用车行业依然存在法规标准不完善、从业者安全意识薄弱等问题。想要从根源上减少商用车事故的发生,除了加强车辆与技术保障以外,还需要完善法规与监管、增强司机安全意识、提高司机安全驾驶能力等等。
对此,宋健也给出了几点建议。首先,加强法规标准的制定与修订,同时还要确保法规标准的明确性与客观性,确保其与时俱进。其次,强化行业执法监管,加大对商用车超限超载超速、非法营运、疲劳驾驶、酒后驾驶等行为的整治力度,全面保障道路交通安全。
最后,就是要加强驾驶员宣传教育,提高货运、客运等重点行业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意识,提升商用车从业者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进而有效预防和减少营运车辆的交通事故发生率。
徐向阳:全面电动化带来安全新课题
2023年2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对于新能源商用车而言,“全面电动化”的发展新阶段已经开启。
徐向阳表示,商用车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其安全问题不仅涉及到生命的安全,还涉及到财产的安全。因此,对于商用车而言,全面电动化是柄“双刃剑”,除了推动产业发展,实现能源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之外,还会带来一些新的车辆安全问题。
首先,是操控习惯和电池安全问题。他指出,电动汽车相比传统燃油车动力响应更快、加速反应更灵敏,对驾驶员的操控技术和心理素质要求更高,也更容易引起由于误操作造成的安全事故。
此外,由于主流的车用锂电池仍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如何在不增加生产制造成本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电池安全性,保证动力电池万无一失,成为了“全面电动化”覆盖更多车型和应用场景的重要前提。
其次,是“油改电”车型问题。徐向阳表示,目前市场上存在一大批利用原有燃油平台架构开发而来的“油改电”车型,由于只是将燃油车的动力系统简单替换为电机、电池和电控系统,这类电动车不仅性能、品质等方面逊色于纯电平台车型,还存在着一些安全隐患,不利于提高车辆的安全性。
他还认为,随着商用车的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水平越来越高,还会面临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简而言之,智能化程度越高的电动车,被网络黑客攻击的风险就越大,出现车辆失控等风险的概率也越大。
马琦媛:新技术的安全性需要重视
面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后的安全挑战,马琦媛同样表达了担忧。她认为,城市公交等公共车辆,由于成员众多,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会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她非常关注新能源技术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安全问题,并指出,保障电能、氢能以及其他新能源制造、输送、储存和使用安全,确保乘客出行安全,是推动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的重要环节之一。
马琦媛还表示,智能网联电动车辆的快速发展,将催化自动驾驶、计算芯片、车网融合以及OTA升级等新模式、新技术的发展与革新,也会带来更多技术与软件安全问题。她指出,新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直接关系到应用车辆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与此同时,“全面电动化”必然要面临的是公共充电网络建设布局的进一步扩大。马琦媛表示,这将给未来城市的运营管理带来一些安全隐患,对此需要提高关注、提前进行安全方面的考量。
周炜:推动安全相关法规的修订与完善
对于“商用车安全现状”和“全面电动化后的安全挑战”这两个话题,周炜也分享了他的观点。他表示,车辆失控是导致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如何避免失控以及如何降低失控造成的损失是降低商用车安全事故发生率的关键。而这,不仅需要更先进技术的加持,还需要进一步推进相关法规标准的修订与完善。
他还建议,除了推动新技术标准化,分类、分阶段科学推动“三融合”自动紧急制动技术、一键应急制动技术装车应用之外,还得加快推进自动紧急制动技术装车相关法规的修订,对车辆一键应急制动技术标准立项,将相关技术纳入标准体系中去。
另外,加强对驾驶员宣传教育,消除认知误区,引导其在必要时采取正确的应急处置措施,也是深层次解决道路交通安全难题的关键。
余春瑜:安全难题的破解需要汇集各方智慧
作为此次线上交流会的主办方,余春瑜对此次交流会的核心观点进行了总结。
她表示,环保、安全、以人为本将是商用车行业发展的主旋律,从标准法规制定、政策实施、使用管理等环节推动商用车整体安全状况提升已成为行业共识。
智能化、网联化的发展,主被动安全技术的应用,更是助力新能源商用车安全性大幅提升。尤其是以ADAS为代表的辅助驾驶,更是给商用车带来了现实的应用价值,L2~L3级的智能驾驶辅助系统,也让中国客户用上了更省心、更安心、更安全的车辆。
不过,余春瑜也指出,国内用户对各类安全装置仍存在认知上的误区和偏差。不仅盘式制动器推广远不及欧洲,通过限速逃避安装AEB/AEBS、挂车不装ABS等现状依然存在。另外,商用车本身在主动安全、被动安全基础之上,也衍生出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以及软件升级安全等一系列新的安全问题。
因此,她也呼吁,商用车产业链各方亟需通力合作,合力推动商用车行业往正确的方向发展。
安全无小事,防患于未然。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问题,尤其不容忽视。未来,商用汽车新闻传媒将继续关注商用车安全,积极践行行业媒体责任,汇集多方智慧,探寻商用车安全难题的破解之道。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