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和熊掌都要!看潍柴打破不可能三角
【商用车新网原创】
在能源领域有个不可能三角的难题,即安全可靠、经济可行又绿色低碳三个目标很难兼顾。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副院长杜祥琬认为,安全可靠是对能源系统最基本的要求,经济可行的能源才能被社会所接受,绿色低碳则是能源转型的大方向。
碳达峰、碳中和呼唤新型能源系统必须逐步满足上述三个目标,成为可能三角。
内燃机行业同样如此,可靠、经济、低碳这个原来不可能三角,在潍柴1月8日发布的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身上,使之成为可能三角。
当大家把目光都落在51.09%这个堪比人类从10秒跑到9秒难度的数值时,可能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款柴油机在可靠性、绿色低碳上的成果。
在这里不赘述从50.23%提升到51.09%,这1%提升对于全社会节能低碳的意义,用数据说话更直接。山东重工集团董事长、潍柴动力董事长、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谭旭光列举了一组数据:与市场现有主流产品(平均 46%热效率柴油机)相比,51%热效率柴油机可实现油耗、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0%,我国每年可节油1600万吨,经济效益约1400亿元;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年可减少5000万吨。
在能源转换效率实现全球引领、从并跑到领跑,潍柴还做到了可靠性和低碳的同步提升。热效率与排放是一对矛盾体,呈现出跷跷板的关系,而这款热效率达到51.09%的WP13H柴油机,排放满足国六b阶段要求,要知道,这可是目前世界上最严格的排放标准。
所以谭旭光说:潍柴动力柴油机本体热效率全球首次突破51%,是传统动力的又一次重大革命,同时也为“国七”排放标准的实施提供了技术准备。
在可靠方面,得益于潍柴对于内燃机可靠性矢志不渝的追求,为热效率的提升打下了基础。内燃机专家告诉记者,随着热效率的提升,发动机的机械热负荷同步大幅提升,可靠性是制约热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
因此,柴油机热效率历史性突破,潍柴做到了,这对于2030碳达峰目标而言极具现实意义。
如今,高效、低碳、近零排放已成行业共识,这也是未来内燃机发展的方向。现阶段,对于柴油机而言,实现高效和低碳是更为迫切的目标,如何让柴油机更加绿色节能,通过降低燃油消耗量来达到减碳目的,同时提升效率、实现高可靠性,这是内燃机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要做的事情,而热效率正是衡量内燃机产品绿色节能最高水平的指标。
潍柴科学家、潍柴集团副总经理佟德辉告诉记者,随着去年高热效率的柴油机在市场上批量应用,经济性得到了充分验证,油耗指标表现优异。51.09%热效率柴油机发布之后,很快也将面市,得到应用。
氢燃料也是如此,面对更长期的2060碳中和目标,作为终极解决方案的氢燃料电池技术,潍柴同样实现了产业化的引领,这是潍柴在同一天举行的国家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和“氢进万家”科技示范工程运行情况座谈会上交出的答卷。据介绍,下一步潍柴还将在全产业链上布局、发力,进一步降低制造成本,为大规模推广应用做好准备,让不可能三角逐步向可能三角靠拢。
这就是潍柴,以创新驱动、技术引领,推动产业化落地,从而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和现实。